范伟、秦昊、陈明昊饰演的“东北侦探三人组”携手破案
鉴定对象:《漫长的季节》播出平台:腾讯视频
身边的东北朋友曾经很排斥看这部剧,理由是:你们外地人说拍东北拍得好,我们东北人从来都不信。但最终她还是没抵住朋友圈刷屏喝彩的诱惑,看了。看完跟我感慨:这个戏,没有一个词是用错的,没有一个语调是有误的,这一点我是真服气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她举了个很小的例子。马队和曾经的下属崔国栋,请他另一个前下属、如今的李局吃饭,李局姗姗来迟,崔国栋饿不住,就跑到烧烤店外的摊儿买小串吃,一边吃一边啧啧赞叹:“你这小串老毕了。”朋友感叹,这个“毕”(意为“绝”)字可太地道了,正是那个时代的东北人常用的,“搁今天都没人说,年轻人觉得太土”。
还有很多细节,她一路看一路跟我感叹,这部剧是如何唤起了她对过去的回忆。譬如秦昊扮演的彪子,她前半程看得牙痒痒:“从小到大身边太多这种男人,就仗着长得有几分人样,一张嘴叭叭地,实际上啥也不是。”但看到后来,又为彪子掬泪:“别说,我们东北的男人还真是比别地儿的男人更疼老婆。”
但说到底,东北的人和东北的事,终究只是《漫长的季节》的表。这部剧的里子则是超越东北甚至超越中国的:当时代的车轮轰隆隆碾过,我们该如何自处?
剧里几乎每个人都被车轮狠狠地碾过。就说剧里的“三雄”:曾经的劳模王响、曾经的大学生干部彪子,曾经的刑警队长马德胜,三人都没能在自己引以为豪的岗位上干到退休。特别是王响,他曾坚信不疑的各种人生准则,在漫长的岁月里被一一粉碎了。他唯一拿捏住的只有那份表面的体面——还跟老火车头司机似的,稳当的,笃定的。但实际上,内里却是碎的,悔的,惶恐甚至绝望的。
王响后半辈子的动力,其实只有两样。一是铁道上捡来的弃婴,那是他的救命稻草。二是对过去真相的寻找,这是他无所谓的后半辈子中最有所谓的事。这两件事有时候是冲突的,比如为了后者,他放弃了陪养子去北京考试。但在最后的最后,前者又赢了,王响选择了安定下来,跟爱他的女人、孩子——尽管都不是最初的那个——过上了最终的幸福日子。
到底是跟生活拧着干,还是顺应它?《漫长的季节》其实没给出标准答案。人性没有那么简单,命运也一样。以马队为例,他为了破一起命案,一气之下丢弃了自己的前程,这是拧巴吧?但退休后,他又开开心心学起了拉丁舞,还成了当地民间舞蹈界的“大神”,这算不算顺着日子过?再后来,王响和彪子重新找上他,他二话没说又撸起袖子帮他们破案,这算拧还是顺?说不好。《漫长的季节》只是客观地展现了他们这“说不好”的人生,然后克制地给予一点点敬意。譬如,用马队还原案情的高光时刻,用彪子最后飞在半空中时那近乎浪漫的慢镜头,用王响自己跟自己的对话:“往前走,别回头。”
还有片子里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既无情又现实的女人们,其实她们最早明白“往前走,别回头”这句话的含义。尽管她们的挣扎很多时候无用,有些时候又用力过猛。
《漫长的季节》是冷是暖?有些人都觉得它冷,看完几天仍觉得压抑难受;有些人觉得它暖,从马队到彪子那可都是潇洒“不内耗”的人生态度典范。我觉得它既不冷也不暖,它就是人生本身。有些变化就是来得那么猝不及防,大多数人的见识也永远超不脱时代的局限。当事情来了,我们都只能用尽所有的力气,兵来将挡。
回到我那个东北朋友。她父母都经历过《漫长的季节》的年代,一个出国迄今未归,一个从工厂出去后经历过打工也经历过下海,都没剧里那么坎坷,但也都走过了“漫长的季节”。朋友说,这部剧,是最应该推荐他们看一看的。
我觉得不光他们得看。这样一部面子里子都好的剧,观众不应该只拘泥于东北人。我甚至想说,若论现代题材的国剧出海,没有《漫长的季节》我不认!
标签:
相关新闻